【本文来自《广州,不能输》评论区】
虽然还挺喜欢这座城市,但是广州,大概率是支楞不起来的。
我认为未来10年里广州GDP会逐渐掉队到全国5-10名这个档次,非私就业薪资也跌出全国前10。我不乐观的主要原因是广州的三大核心问题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弱势政府和财政收入空虚。
(相关资料图)
1:国际大都市与底层打工人
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广州的珠江上船行如织,两岸高楼大厦相映成画,这座城市诞生了广汽、网易、唯品会这样的知名企业,在天河的珠江新城、体育西,在海珠的琶洲,拿着高薪和股票期权的IT新贵和金融大佬们摩肩接踵,支撑起了10万+的广州核心区房价。但同时在广州更广阔的区域里,塞挤着大量的底层打工人,做着每月只有几千元收入的现金工,住在每月几百块租金的城中村里,不见天日。虽然收入的高度分化在其他一线城市也一样发生,但是广州面临的挑战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
首先是广州的底层劳动人口数量极为庞大,远超任何其他城市。表面上看,广州市常住人口约1870万,远低于上海的近2500万(七普数据),然而根据交通运输部2022的全年地铁客运量、春运期间旅客到发人数等间接人口数据,广州都要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在广州实际生活的人口应该是要高过上海的,而广州上海相差的那六七百万排查统计不到,社保、纳税、就业数据皆无的幽灵人口,基本都是外地流入的底层劳动人口。考虑到常住人口中固有的底层劳动者,整个广州聚集的低收入劳动群体可能高达1000万人以上。如此巨量的劳动人口由于缺乏职业技能,既没有上升通道,消费能力也非常有限,除了供养了城中村房东和小吃店主,对城市而言只有巨大的交通压力和管理成本,城市品质也难以提升。
其次是相比于京沪,广州高度依赖持续吸收外地人才来穗的能力。广东高校资源本就落后于京沪,本地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其他大城市也有差距(岭南传统对于念书没有北方那么热忱),对外来人才吸引力下降将限制广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吸引外来人才离不开的是充足的就业机会、丰富的子女教育资源、合理的房价水平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目前广州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已经让不少高阶人才流失深圳等地,而悬殊的贫富差距、较低的房屋性价比、紧缺的中小学学位以及高人口低消费带来的生活品质下降(越来越有烟火气),将进一步降低广州对外来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让广州赚足了人口,却输掉城市间的抢人大战。
2:这个城市明明很强,但却过于不谨慎
广州由于文化和历史原因,一直以小政府自居,对市场的干预能力较弱。许多村镇、街道内部自称一系,挟村民利益与上级阳奉阴违,独立性相当高。而实际工作基本依赖事业编的国有平台公司执行,市级政府缺钱也缺人,难以调集各方资源推动项目和政策落地,造成政府威望丧失。以文中提到的2000亿元母基金为例,主管这个母基金的广州产投发布会开的全国皆知,结果到现在根本拨不出钱来,以后也不太可能有这笔钱,最后只有个别广州国资平台分到几亿财政拨款组了子基金。
比缺钱更糟的是政府缺少懂产业和科技的政策制定者,产业政策引导的相当空泛,不贴合广州的固有优势,或者上级政府提出指导方针后,市级区级迟迟无法拿出具体落地政策,最后不了了之。广州是一个在对外贸易、系统集成、快消时尚、家庭服务、软件互联网、文化娱乐这些领域上禀赋非常好的城市,过去却没有对这些方向进行产业升级,贸易。至于“制造业立市“,制造业不是一家独立的工厂,是需要一定规模体量的集群才能配齐上下游的。广州北向多山且没有纵深消费市场,南部人口密集、水源地密集、土地精贵,无论化工还是大体量制造业发展都不适合,也就靠近主航道入海口的南沙有点搞工业的潜力(南沙:炒房中勿cue)。珠三角周边的佛山珠海东莞等都是响当当的工业强市,制造业极度发达且土地环保条件更好,开车到广州可能比广州市内交通还便捷,生产制造环节不需要自己做的。
至于打造“智车”“强芯”“亮屏”“融网”“健药”“尚品”这样的口号更是令人疑惑。现在才切入“芯、屏”这种超大投入超长周期的行业已经不能叫赶了个晚集了,那就是奔着吃宵夜去的。像是芯片领域第一梯队的上海和苏南做多少年了,人才政策都最合适,到现在也才刚能挣点钱。第二梯队像是北京、西安也是产业积累扎实而且人才丰富,做国产替代算是国企担当,广州约等于平地起高楼,何其难也?屏幕更不用说了,省内兄弟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个个嗷嗷能打,已经把中国一半的面板市场拿下了,下一代显示技术上海合肥龙珠都集齐了就等召唤神龙了,往上游研发面板设备很多城市也在联合产业界做,而广州宣布要重新发明轮子?制定政策的人要不要调研看看全国有多少个城市的政策把半导体、新能源车、显示屏作为他们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了”?全国建设中的锂电、汽车、面板、半导体产能有多少,会不会发生过剩?广州认真做好自己擅长的“智车”“尚品”和“融网”就不错了,这时候碰什么制造业。
3:一线的开销,二线的财政,无限的责任
广州财政收入状况不好,一来广州的民营经济活跃,个体户和小微企业数量庞大,缺乏规模以上企业和总部企业,税源相当单薄。二来是四大一线城市里,北上深都没有省级财政的上缴压力,市级留存比例高,财政富裕的多。此外听调不听宣的自治街道以及广州区市两级统筹的税收体系也让税务难称高效透明。广州1800亿的财政收入即使相比苏州、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比也是不如的,但作为一个实际人口约等于上海的超级大城市,民生保障压力还非常大。收入没多点还到处需要钱,这种吃紧的财政也迫使广州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但是广州征地拆迁成本高周期长,政府难以进行大片区的综合规划开发提升地价,卖地的效益只是一般(而且广州市区也没多少地可卖了)。市级财政没钱,只能对区级进一步下放职能,造成各个区的经济资源内循环,也放大了基层不透明、区域发展不均衡和财政收入不足的问题。
标签: